目前分類:05 學術研討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太極武藝文獻

 

王宗岳拳譜

 

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禦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十三勢

 十三勢者,掤、履、擠、按、採、列、肘、靠、進、退、顧、盼、定也。

 

陳長興拳譜

 

太極拳

太極拳。一名頭套拳。一名十三勢。即十三折。亦即十三摺也。

護心捶。懶插衣。單鞭。護心拳。白鵝亮翅。摟膝拗步。一收。邪行拗步。一收。邪行拗步。再一收。前堂拗步。演手紅捶。護心捶。回頭庇身捶。演牛背折靠。一名袖裏一點紅。肘底看拳。倒捲紅。白鵝亮翅。摟膝拗步。閃通背。演手紅捶。單鞭。雲手。高探馬。左插腳。右插腳。回頭蹬一根。一名懸腳提耳。栽一捶。二起。分門杠。下有護心拳。踢一腳。磴一根。掩手紅捶。小擒拿。抱頭推山。單鞭。前照後照。野馬分鬃。單鞭。玉女穿梭。懶插衣。單鞭。雲手。擺腳跌叉。金雞獨立。朝天蹬。倒捲紅。白鵝亮翅。摟膝拗步。閃通背。演手紅捶,單鞭。雲手。高探馬。十字腳。指襠捶。黃龍攬水。單鞭。鋪地錦。上步七星。下步挎虎。雙擺腳。當頭砲。

 

武禹襄拳譜

長拳十三勢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

 

十三勢者,掤、履、擠、按、採、列、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履、擠、按、四、正方也採、列、肘、靠、四隅也。進、退、顧、盼、定、即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也。

 

 

楊健侯拳譜

 

山右王宗岳先生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須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沈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雖。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此論句句切要在心,並無一字陪襯,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先師不肯妄傳,非獨擇人,亦恐枉費工夫耳。右係武當張三豐先師遺論,欲天上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十三勢者,掤,履,擠,按,採,列,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者。掤履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方也。採列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水火木金土。

 

 

十三勢名目

 

攬雀尾,單鞭,提手上勢,白鶴景翅,摟膝扭步,手揮琵琶勢,進步搬攔捶,如風似壁,抱虎歸山,攬雀尾,肘底看捶,倒輦猴,斜飛勢,提手上勢,白鶴晾翅,摟膝扭步,海底針,扇通背,撇身捶,卸步搬攔捶,上勢攬雀尾,單鞭,雲手,高探馬,左右分腳,轉身登腳,進步栽捶,翻身撇身捶,翻身二起腳,披身踢腳,轉身踢腳,上步搬攔捶,如風似壁,抱虎歸山,斜單鞭,野馬分鬃,玉女穿梭,單鞭,雲手,下勢,金雞獨立,倒輦猴,斜飛勢,提手上勢,白鶴晾翅,摟膝扭步,海底針,扇通背,上勢攬雀尾,單鞭,雲手,高探馬,十字擺連,摟膝指襠,上勢攬雀尾,單鞭,下勢,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轉步擺連,彎弓射虎,上步攬雀尾,合太極。

 

 

 

楊澄甫拳譜 

 

太極拳十三勢 

 

太極起式   攬雀尾    單 鞭    提手上式

 

白鶴亮翅   摟膝拗步   手揮琵琶式  左右摟膝拗步三個手

 

揮琵琶式   進步搬攬錘  如封似閉   十字手

 

抱虎歸山   肘底看錘   左右倒輦猴  斜飛式  

 

提手上式   白鶴亮翅   左樓膝拗步  海底針    

 

山通臂    撇身錘    上步搬覽錘  攬雀尾    

 

單 鞭    左右抎手   單 鞭    高探馬    

 

左右分腳   轉身蹬腳   左右摟膝拗步 進步栽錘   

 

翻身二起   左右披身伏虎式       回身蹬腳     

 

雙風貫耳   左蹬腳    轉身右蹬腳  上步搬攬錘  

 

如封似閉   十字手    抱虎歸山   斜單鞭    

 

左右野馬分鬃 上步攬雀尾  單 鞭    玉女穿梭   

 

上步攬雀尾  單 鞭    抎 手    單鞭下勢   

 

金雞獨立   左右倒輦猴  斜飛式    提手上式   

 

白鶴亮翅   摟膝拗步   海底針    山通臂    

 

白蛇吐信   上步搬攬錘  進步攬雀尾  單 鞭    

 

抎 手    單 鞭    高探馮代穿掌 轉身十字腿  

 

進步指襠錘  上勢攬雀尾  單鞭下式   上步七星錘  

 

退步虎式   轉身雙擺蓮  彎弓射虎   上步搬攬錘  

 

如封似閉   十字手    合太極    

 

太極拳十要 

 

一、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于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二、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氣挪胸際。上重下輕。腳根易于浮起。拔背者。氣貼于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三、鬆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能鬆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四、分虛實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五、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鬆開下垂也。若不能鬆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墜肘者。肘往下鬆墜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于外家之斷勁矣。

 

六、用意不用力 太極論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身鬆開。不使用分毫之拙勁。以留滯于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而氣通。如渾身僵勁充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後能堅剛也。太極功夫純熟之人。臂縛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動。不足尚也。

 

七、上下相隨 上相隨者。即太極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下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矣。

 

八、內外相合 太極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師。身為軀使。精神能提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九、相連不斷 外家拳術。其勁乃後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續有斷。舊力已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為人所乘。太極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周而復始。循環無窮。原論所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又曰。運勁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十、動中求靜 外家拳術。以跳躑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後。無不喘氣者。太極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慢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自無血脈憤張之弊。學者細心體會。庶可得其意焉。

 

 

 

《太極拳用法圖解》    楊澄甫    台北,五洲出版社

  

 

王子和拳譜 

 

法統頌

 

  承先啟後,偕道同遊;

 

  廣法濟渡,輯藝為舟。

 

  廣法濟渡,傳薪不已;

 

  輯藝為舟,德業暢流。

 

  至言正蒙,至理正風;

 

  有情有信,無為無形。

 

  有情有信,三極徵見;

 

  無為無形,光耀永怛。

  

 

楊家一○八式名目

 

前 段

 

○○一 太極起式  ○○二 左右雲手  ○○四 攬雀尾

 

○○五 單 鞭   ○○六 提手上勢  ○○七 白鶴亮翅

 

○○八 左摟膝拗步 ○○九 手揮琵琶  ○一○ 左摟膝拗步

 

○一一 右摟膝拗步 ○一二 左摟膝拗步 ○一三 手揮琵琶

 

○一四 搬攔棰   ○一五 如封似閉  ○一六 十字手

 

中 段

 

○一七 抱虎歸山  ○一八 單 鞭   ○一九 左右雲手

 

○二○ 肘底棰   ○二一 右倒攆猴  ○二二 左倒攆猴

 

○二三 右倒攆猴  ○二四 斜 飛   ○二五 提手上勢

 

○二六 白鶴亮翅  ○二七 左摟膝拗步 ○二八 海底針

 

○二九 扇桶臂   ○三○ 撇身棰   ○三一 搬攔棰

 

○三二 攬雀尾   ○三三 單 鞭   ○三四 左右雲手

 

○三五 左右雲手  ○三六 左右雲手  ○三七 單 鞭

 

○三八 高探馬   ○三九 右分腳   ○四○ 左分腳

 

○四一 左蹬腳   ○四二 左摟膝拗步 ○四三 右摟膝拗步

 

○四四 栽棰    ○四五 撇攔棰   ○四六 搬欄棰

 

○四七 二起腳   ○四八 右打虎   ○四九 右打虎

 

○五○ 右蹬腳   ○五一 雙風貫耳  ○五二 左蹬腳

 

○五三 右蹬腳   ○五四 搬攔棰   ○五五 如封似閉

 

○五六 十字手

 

後 段

 

○五七 抱虎歸山  ○五八 單 鞭   ○五九 右野馬分鬃

 

○六○ 左野馬分鬃 ○六一 右野馬分鬃 ○六二 左野馬分鬃

 

○六三 攬雀尾   ○六四 單 鞭   ○六五 右玉女穿梭

 

○六六 左玉女穿梭 ○六七 右玉女穿梭 ○六八 左玉女穿梭

 

○六九 左右斜飛  ○七○ 攬雀尾   ○七一 單 鞭

 

○七二 左右雲手  ○七三 左右雲手  ○七四 左右雲手

 

○七五 單 鞭   ○七六 蛇身下式  ○七七 金雞獨立

 

○七八 右倒攆猴  ○七九 左倒攆猴  ○八○ 右倒攆猴

 

○八一 斜 飛   ○八二 提手上勢  ○八三 白鶴亮翅

 

○八四 左摟膝拗步 ○八五 海底針   ○八六 扇桶臂

 

○八七 白蛇吐信  ○八八 搬攔棰   ○八九 攬雀尾

 

○九○ 單 鞭   ○九一 左右雲手  ○九二 左右雲手

 

○九三 左右雲手  ○九四 單 鞭   ○九五 高探馬

 

○九六 單擺蓮   ○九七 指襠棰   ○九八 攬雀尾

 

○九九 單 鞭   一○○ 蛇身下式  一○一 七 星

 

一○二 跨 虎   一○三 雙擺蓮   一○四 挽弓射虎

 

一○五 搬攔棰   一○六 如封似閉  一○七 十字手

 

一○八 合太極

 

《太極拳書及其他》    王子和    台北,重丘文具行

 

《太極拳靜姿身形影像》  王子和    台北,養生堂出版

 

《太極拳的形象》     王子和    台北,(期待出版)

 

 

 

 

鄧時海拳譜

 

太極武藝修煉之境界

 

全體大用 │ 得功有法秉一應萬

 

────────┼────────────────

 

        │

 

        │ 功 

 

        │  無往不利

 

  化     │ 效 心會操持,仁與義

 

  三     │ ↑ 法立人之極

 

  極   修 │ │ 承立地之極為用

 

  之   英 │ │ 秉立天之極為體

 

  道   雄 │ │

 

      所 │ 功

 

      向 │  我獨知人

 

      無 │ 用 舍己從人,剛與柔

 

      敵 │ ↑ 法立地之極

 

        │ │ 秉立天之極為體

 

        │ │

 

        │ 功

 

        │  心神體能

 

        │ 能 順其自然,陰與陽

 

        │   法立天之極

 

        │

 

        │

 

────────┼────────────────

 

        │

 

  目  的  │  目        標

 

        │

 

  

 

太極武藝修功指明語錄

 

一、太極武藝者,化太極之理為武藝之理也。

 

二、太極武藝修煉的目標是「秉一應萬」,唯一目標為得功有法而多種功效。

 

三、太極武藝修煉,總須有三心、四得、五點,才能超然萬物:有信心、有恒心、有誠心是謂三心;想得細、看得開、提得起、放得下是謂四得;虛點心、下點氣、知點機、用點功、吃點苦是謂五點,此乃修煉必具之胸懷。

 

四、太極功夫,功在煉二「正」字:先求架子正,次求式子正,再求規矩正,後求法則正。少了東西修不到正,錯了層次更煉不成正。求正,從知其正,而守其正,而合其正,而會其正。未知正是門法不高,未守正是不重傳統,未合正是功夫不夠,未會正是自悟不足。

 

五、太極武藝拳、刀、劍、槍四門項目,練拳扎根,練刀生膽,練劍輕靈,練槍壯氣。拳刀劍槍,相輔相承。中國武藝門派雖多,項目雖繁,皆不外扎根、生膽、輕靈、壯氣為其修煉之主旨。

 

六、自古至今太極門僅四項武藝,功夫高者甚多,且畢生學習而皆感未能窮究其根。博大精深有如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僅守其正,多煉多體會多長功夫。不可貪多花樣,不可患得患失,守中抱一,唯太極而獨尊,觸類而旁通。

 

七、隨時隨地可用功,練拳不是給人看,也不怕人看,最忌分心。有個我不對,無個我不對,拳就是我,我就是拳,拳我合一才對。

 

 

 

楊家老架式勁操名目:

 

  搖 柱

 

  拉 筋

 

    揉膝 壓腿 擺尾 攀足 開閤 

 

    後瞧 搖頭 側舉 聳肩 涮腰

 

  轉 腰

 

  揉 胯

 

  套 腿

 

  調 息

 

    跪 坐 拜 升

 

 

 

楊家老架式套拳式名 

 

  太極武藝是以拳為根本,太極拳原來只有十三勢拳一種,後來因傳習不一而成為派系雜多。楊家老架式被認為最能保有太極傳統特色,世界所肯定共認的,也就是楊家老架拳套。楊太極老架式是以,楊澄甫的架子影像為規矩標準、楊守中的著法錄像為法則規範、王子和的一○八式為精神風格。其優點是套路嚴謹、架式開展、著法靈活、方位單純、運動量大、技擊力強、層次分明、意境化高,最合乎現代體育運動的學理,也是最受年輕人喜愛的太極拳架。太極拳是太極武藝的基石,所以「練拳札根」。

 

 

 

○○一 太極起式  ○○二 攬雀尾   ○○三 單 鞭

 

○○四 提手上勢  ○○五 白鶴亮翅  ○○六 摟膝拗步 

 

○○七 手揮琵琶  ○○八 摟膝拗步  ○○九 手揮琵琶

 

○一○ 摟膝拗步  ○一一 搬攔棰   ○一二 如封似閉

 

○一三 十字手   ○一四 抱虎歸山  ○一五 單 鞭

 

○一六 肘底棰   ○一七 倒輦猴   ○一八 斜 飛

 

○一九 提手上勢  ○二○ 白鶴亮翅  ○二一 摟膝拗步 

 

○二二 海底針   ○二三 扇捅臂   ○二四 撇身棰

 

○二五 搬攔棰   ○二六 攬雀尾   ○二七 單 鞭

 

○二八 雲 手   ○二九 單 鞭   ○三○ 高探馬

 

○三一 分 腳   ○三二 左蹬腳   ○三三 摟膝拗步

 

○三四 栽 棰   ○三五 撇攔棰   ○三六 搬欄棰

 

○三七 二起腳   ○三八 打 虎   ○三九 蹬 腳

 

○四○ 雙風貫耳  ○四一 蹬 腳   ○四二 搬攔棰

 

○四三 如封似閉  ○四四 十字手   ○四五 抱虎歸山

 

○四六 單 鞭   ○四七 野馬分鬃  ○四八 攬雀尾

 

○四九 單 鞭   ○五○ 玉女穿梭  ○五一 攬雀尾

 

○五二 單 鞭   ○五三 雲 手   ○五四 單 鞭

 

○五五 蛇身下式  ○五六 更雞獨立  ○五七 倒輦猴

 

○五八 斜 飛   ○五九 提手上勢  ○六○ 白鶴亮翅  

 

○六一 摟膝拗步  ○六二 海底針   ○六三 扇捅臂

 

○六四 白蛇吐信  ○六五 搬攔棰   ○六六 攬雀尾

 

○六七 單 鞭   ○六八 雲 手   ○六九 單 鞭

 

○七○ 高探馬   ○七一 單擺蓮   ○七二 指襠棰

 

○七三 攬雀尾   ○七四 單 鞭   ○七五 蛇身下式

 

○七六 七 星   ○七七 跨 虎   ○七八 雙擺蓮

 

○七九 挽弓射虎  ○八○ 搬攔棰   ○八一 如封似閉

 

○八二 十字手   ○八三 合太極

 

楊家老架式刀術名目

 

  刀為萬兵之首,刀的種類、形式甚多,各門各派練法也不同。單刀是兵刃中的短兵器,太極刀使用的是柳葉單刀,我們所練的是左手太極刀。左手握刀法能平衡人體左右手運動量需要。太極刀是由十三刀勢所組成,套路快速、架式粗曠、著法潑辣。太極刀著重勁道圓大、力直氣壯,能增加量及鬥勇之氣,所以「練刀生膽」。

 

 

 

  抱刀無極 七星跨虎 白鶴亮翅 葉底藏刀 推窗望月 

 

  玉女穿梭 獅子盤球 怪蟒回頭 蝶舞鐵扇 開山闢路 

 

  風捲荷葉 退步風車 蛟龍戲岸 二起打虎 推山填海 

 

  掃堂扎月 鴛鴦斜腿 順水推舟 燕子穿雲 風車刀花 

 

  仆錦翹首 蹦躍龍門 力劈華山 懸崖勒馬 雪花蓋頂 

 

  石鳳回巢 抱刀歸原

 

 

 

楊家老架式劍術名目

 

   劍是我國最古老的兵刃之一,黃帝曾採首山之銅鑄劍。劍是屬於短兵器,也是兵刃中造型最優美的。太極劍是由十三劍勢所組成,套路圓柔、架式細膩、著法靈活。練劍講究劍氣收放、隱現吞吐,「氣生一關氣海存,收放脊間一線心,往來流注成隱現,氣透器外是用神」。太極劍以輕柔靈活為主,所以「練劍輕靈」。

 

 

 

  持劍無極 三環套月 大魁星式  燕子抄水 邊攔 掃 

 

  小魁星式 黃蜂入洞 靈貓撲鼠  鳳凰點頭 乳燕歸巢 

 

  鳳凰展翅 進步旋風 小魁星式  退步旋風 等魚劍式 

 

  撥草尋蛇 送鳥上林 烏龍攪尾  風捲荷葉 獅子搖頭 

 

  退虎抱頭 野馬跳澗 朝天一柱香 懸崖勒馬 指南針式 

 

  迎封撣塵 進虎抱頭 大魁星式  順水推舟 流星趕月

 

  天馬飛瀑 挑簾劍式 車輪劍式  燕子啣泥 大鵬展翅

 

  海底撈月 夜叉探海 犀牛望月  射雁劍式 青龍探爪

 

  鳳凰展翅 跨欄劍式 白猿獻果  落花劍式 玉女穿梭

 

  白虎攪尾 鯉跳龍門 仙人指路  烏龍攪柱 風掃梅花 

 

  抱笏劍式 持劍歸原

 

 

 

楊家老架式槍術名目

 

   槍是萬兵之祖,是屬於長兵器,也是威力最猛的一種兵刃。無論個人單打獨鬥,或大軍陣前對壘,槍都能發揮極高的功能效力。太極槍是由十三勢所組成,架式有力、著法沈穩,以單人抖槍及兩人對槍為主,練槍能強筋有力,所以「練槍壯氣」。

 

 

 

   繞 桿

 

   扎 桿

 

   四散槍

 

   粘黏四槍

 

   纏槍一路

 

   二人對練法

 

 

 

《太極拳步樁的究》    鄧時海    台北,師大體育學會

 

《太極拳根源研究》    鄧時海    台北,楊太極武藝總會

 

《太極拳教本》      鄧時海    台北,楊太極武藝總會

 

 

 

資料來源:楊太極武藝協會網站

 

網站聲明: 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引用之文章均載明資料來源,或有侵權疑慮者,尚祈告知,讓我們有機會查明並更正網站內容。

臺北市楊太極武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家老架式太極武藝


 


楊家老架式太極武藝的傳承


 


楊家老架式沿革


  「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真正的太極拳源流已無從考據,而近代太極拳是清朝乾隆年間,有王宗岳先生將太極拳的理法,傳到中國河南省溫縣陳家溝,由此再度開創太極拳的新紀元。楊露禪先生(1799年生)到陳家溝學了太極拳,而後加以改創成為「楊家太極拳」,同時又創編了「楊家太極刀、劍、槍」共有四個項目,合稱為「楊太極武藝」。


  楊太極武藝傳到第四代代表人物楊守中先生,1949年旅居香港,於1984年在香港逝世。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鄧時海先生,拜師楊太極武藝第五代傳人王子和先生,並於1974年以後多次赴港受教楊守中先師。在兩位老師指導之下,學得真傳正宗的楊太極武藝「楊家老架式武藝」。近年以來,楊太極武藝在海內外流傳最廣,且最為盛行,也發展出甚多流派。如24式、42式(亞運套路),37式(區運套路)、64式(國訂套路)、108……而楊家老架式被公認為是傳統正宗!



 


楊家老架式師承


(一九七四年立)  


 


露禪藝道之正傳


  楊家太極武藝創於楊露禪祖師,形成「露禪學派」。1949年以後,楊澄甫之子楊守中及弟子董英傑執教於香港、美國,其他諸徒有崔一士、李雅軒、散居於北平、成都、西安各地。而今台灣一地則有呂殿臣幼徒王子和教授。自楊露禪祖師以下,一脈相承,代代薪傳,謹守教法,所傳的正功正法,不曾或易。由於講究師承,尊師重道為不易的原則,發揚藝道三極為歷來的使命,所以在修煉的進程中,不敢輕變拳法套路。從楊露禪祖師,釐定了太極武藝的拳、刀、劍、槍四科教材教法,到王子和教授東傳於此土,始終保持其最完整的原貌。鄧時海教授得王教授最嚴謹傳授,所以鄧教授闡揚太極武藝時,必循露禪學派正傳道統。從下手功夫的功操到形上的本體世界,可謂體系朗然,燦然大備。因此修學老架式太極武藝,有始而無終的晉昇。其間的每一階段都是紮紮實實的,沒有躐等、空言,也沒有模擬彷彿,每一階段都有其相應的學習內容,所以在每個階段也展示出不同的神韻氣勢,內在修為,然後逐漸階及神明。


 


王子和太極掌門


  當今太極武藝宗師王子和教授宿慧先植,早年追隨楊澄甫幼徒呂殿臣先師學藝,朝夕請益,深得太極武藝精髓;其後苦心修習,涵泳其間者五十餘年,於是更能窮其大備。王教授博學多聞,其國學深厚,記憶力甚強,雅號「太極膽」。太極武藝在烽火之後到了台灣,終於有了休養生息之空間。王教授此時匯貫古今,集正宗太極武藝大成,在天時、地利、人和諸般條件的會聚下,終於開創出屬於現代的規模。王教授學養深厚,做事嚴謹,不但一生作育英才,而且致力於教材教法的考訂論釋,字斟句酌,遂使太極武藝的面貌再次全面清楚而嚴密的展示出來。在台灣建立了太極武藝今日磐石重鎮──華步庭「華骨之風,步武之庭」,四十年來陶鑄英才無數,門下好手輩出,得意門生有三十八人,太極文化的承續萃集於此。門人弟子皆能秉師之志,不但日夜精勤修習,並且廣為傳薪。1996年榮獲中華民國國家頒贈第一屆「中華武藝太極拳薪傳獎」封為「太極掌門人」。肯定所傳授為正統的楊太極武藝,且發揚光大!


 


鄧時海導入學府


鄧時海教授為王教授得意門生,曾從學楊守中先師,受現代師範教育而執教於台灣師範大學,為體壇名教授,深入現代體育學理知識。三十餘年默默耕耘,把老架式太極武藝帶入體育界,呵護成長,並且也將現代的體育思想溶入太極武藝的教學之中。更領軍進入現代學府,成為「學院太極」。因此現在的太極武藝不只具備傳統的經驗傳承,而且得到現代體育學術的支持,以及現代語言的詮釋。楊家太極武藝的奧蘊真理使其源遠流長,而經過今日理論的挖掘昭顯,更是立足當代,傲視未來。


 


在大學中設教壇


經過多年培育的結果,楊太極武藝在大專院校也逐漸紮下了厚實的根基,每一年都有年輕的新血不斷的投入。晨曦初透,在校園廣場;燈火昏黃,在操館室內,流盡揚家太極的汗水。逢到老師上課的時候,那專注的眼神,使我們相信新一代正在成長,楊太極武藝薪傳無盡。目前開設老架式楊太極正式課程的有師大、政大、台大、輔大、清大、台北師院、中國醫學院等校。而成立社團經常活動的有師大、政大、中央、中原、中正、海洋等校,可謂枝葉繁茂。


 


台大醫院作證明


  太極武藝對健康的增進,在過去都是個人的體驗或他人的傳言,很少見於比較有科學性的研究報告。1988年七月間,台大醫院復健科賴金鑫醫師、藍青醫師,以及長庚醫院復健科黃美娟醫師、張春琴醫師,在台大醫院共同設計合作一次,「太極拳練習者於最大運動時之心肺功能」實驗,以習楊家老架式同門為對象,結果證明打太極拳者有較佳的心肺耐力。根據資料顯示,藍醫師說:「打太極拳的人,比一般人年輕十歲!」因此,楊家老架式太極武藝對健康的助益,已得到現代醫學的證明而肯定。


 


國際體壇予肯定


  太極拳已列為亞運比賽項目,更努力邁向二十一世紀奧運之行列。其競賽套路為中國大陸太極拳界,就是以楊家老架式太極拳的架式,作為主要結構內容,充份表現了楊家老架式那種大開大閤、步樁低展、著法開闊、轉換圓順、體能充沛、運動量大的特色。間接說明了,兩岸體育界已經認同而接納了楊家老架式的精神風格。而透過亞運會,國際體壇已經接納、肯定了楊家老架式太極武藝。


 


資料來源:楊太極武藝協會網站


網站聲明: 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引用之文章均載明資料來源,或有侵權疑慮者,尚祈告知,讓我們有機會查明並更正網站內容。


臺北市楊太極武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